×

新时代汽车产品

新时代汽车产品定义「方法论」是什么?

carxun carxun 发表于2021-05-06 16:36:58 浏览325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汽车市场,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汽车产品?

这篇文章不谈方法,只谈方法论。

汽车产业在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时候,如果我们只是在老的“方法论”体系内进行“方法”创新,则难以从更高维度认识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我们需要抛开具体的“方法”,在“方法论”层面上进行探索与创新。

方法与方法论

什么是方法?什么是方法论?

在日常工作中,二者常被混为一谈,似乎完善的、有效的方法就可以被称为方法论。其实并非如此。

方法(method)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。我们针对具体问题,可以灵活地选择或设计方法。

方法论(methodology)是方法的方法。它并不解决具体问题,而是控制我们应用方法的思维范式。

例如,要预测一款新车的市场份额,该去调查潜在用户的购买意向,还是基于历史销量数据进行计算和推导?这属于方法论。倘若选择了前者,要了解用户的购买意向,该去邀请用户进行访谈,还是利用他们的上网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?这属于方法。

归纳法与演绎法

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两种基础的方法论。

归纳法(induction)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。通过观察具体的事件,进行系统地整理,得出普遍的规律。例如,有人观察到特斯拉Model S、Model 3、Model Y卖得都很好,那么就可以推断出特斯拉的每一款产品都会卖得很好,所以它的下一款产品Cybertruck也可以卖得很好。

演绎法(deduction)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。基于普遍的、确凿的规律,对具体事件的前提进行分析,推导出答案。例如,有人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:汽车每一个细分市场中的首款电动车,只要综合性能强于燃油车,就能卖得很好。那么,Cybertruck作为皮卡市场中的首款电动车,只要比福特F150强,就能卖得很好。

你可能会发现,演绎法看起来似乎更加严谨、更加科学。没错,演绎法是现代科学思维的重要核心,而归纳法则常常只是辅助。但是,演绎法的适用范围有时会小于归纳法。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,如果我们难以找到普适的规律作为指导,演绎法就会受困于自身的严谨性,难以推进。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,如果你并不相信“首款电动车比燃油车强,就能卖得好”是一个普遍的规律,那么就很难从这个思路对Cybertruck的销量进行演绎推理了。

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思路虽然是相反的、对立的。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,常常会被混合使用。只不过,有时候归纳法的思路占据主导,有时候演绎法的思路占据主导。

汽车产品定义的三种方法论

汽车产品定义的各种方法,都可以被分在一个2×2的矩阵中。其中,横向是演绎法(deduction)与归纳法(induction)的区分,纵向则是聚焦(focused)与扩展(extended)的区分。所谓聚焦,是只考虑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因素。而扩展,则会考虑到更多、更复杂,甚至看似与问题不直接相关的因素。

我们可以在这个矩阵中找到3种方法论。

第一种为“静态演绎法”,是一种聚焦的演绎法。

使用静态演绎法的人们相信,若想维持一款车型的成功,存在一个简单的、直接的计算模型,只要按照要求输入产品的特性,就必然会带来市场上的成功。

例如,保时捷911每一次中期改款,功率都会增加20马力。大众高尔夫的每一次换代,长度都会增加3-5厘米。这些整齐的等差数列既不能反映出用户真实的向往,也不能代表企业全部的技术实力。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、经过检验的进化公式。就好比“周五过后是周六”一样,美好,却并无惊喜。

在确定性较强的市场,核心技术未被颠覆,用户需求线性变化,竞品都按套路出牌,则静态演绎的方法论对于成熟产品的持续发展,通常是行之有效的。汽车企业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求更复杂、有更多风险的其他方法论。

第二种为“综合演绎法”,主要使用扩展的演绎法,并以聚焦的归纳法为辅助。

使用综合演绎法的人们发现,面对市场的动态变化,简单的进化公式难以应付,怎么办?那就需要一组更加复杂的公式,引入更多综合性的、弱关联的变量。大到宏观经济、文化潮流、小到车身饰件、库存系数,都需要被考虑进来。也许并不会有人真正写出这组所谓的复杂“公式”,但是人们坚定地相信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联系。如果一款产品没有成功,那一定是没有摸清楚这个客观存在的规律。

由于综合演绎法使用的前提是承认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,那么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一定也会被引入其中。这种引入的方法通常是用户调研,即询问用户,并进行直接的归纳。所以,综合演绎法虽然核心是演绎,却离不开基础的、聚焦的归纳法。

例如,在决定是否给副驾驶提供一块专门的屏幕时,一方面要去分析硬件成本、软件技术、生态资源、竞品动态等客观因素,同时也肯定会亲自问问用户:“你坐副驾时需要一块屏幕吗?”

综合演绎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。它有两个优点,一是与传统的静态演绎法一样,依然相信市场规律存在较强的确定性,不需要对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有显著的颠覆,即容易被执行。二是一旦分析方法与决策机制被制定下来,无论执行者的水平怎样,通常都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,即不容易出错。

然而,综合演绎法也有它的局限性。它背后严谨的、确定的、保守的思路,在面对一个颠覆性趋势的时候,难以找到成为领导者的策略。

第三种为“抽象归纳法”,是一种扩展的归纳法。

使用抽象归纳法的人们认为,市场趋势是充满不确定性的,是没有固定规律的,也无法量化地计算,所以演绎法无法成为方法论的核心。但同时,简单的、直观的归纳法又不足以预知未来。例如,用户不可能在调研中亲口告诉你,他12个月后喜欢什么样类型的游戏。

当某个汽车产品特性的可行性既无法被严谨的逻辑所推导证明,也无法从潜在用户口中直接得到答案,我们就不要再徒劳地去尝试更好的演绎,而应当寻求更加灵活和创新的归纳。

这是一种跨领域的、抽象的、升级版的归纳法。我们将这一产品特性背后的抽象价值提取出来,然后在社会学、心理学,以及消费电子、建筑设计等诸多其他领域中,去归纳有没有这种抽象价值的成功案例。如果有,那么该产品属性在汽车上就同样有成功的可能。

例如,在决定是否给副驾驶提供一块专门的屏幕时,可以先找到副驾屏背后的抽象价值,比方说一是让副驾驶感觉被尊重,在车内得以“平权”,二是给车辆增加话题和谈资,让车主可以给他人“炫耀”。如果“平权”符合中国社会的人际趋势,如果“炫耀”在手机设计上屡屡成功,那么,副驾屏就是一个在汽车上拥有巨大潜力的配置。

抽象归纳法的优点是,它的使用没有边界,成就也没有上限。很多时候,所谓“灵感乍现”就是一种抽象归纳法的结果。

但是,抽象归纳法的结果常常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。同样一个问题,很容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抽象地归纳,然后给出两种相反的结果。我们无法在真相呈现出来之前,利用严谨的方法证明哪种结果是正确的(否则就回到了演绎法)。所以,抽象归纳法对于实际操作者的个人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。他们需要拥有丰富的阅历、敏锐的洞察、高瞻的远见、冷静的判断。

自己,也是归纳的变量

抽象归纳法与综合演绎法相比,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异,就是是否将“自己”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。

在演绎法中,企业自己的决策既然是因变量,就很难同时成为其中一个自变量,否则就会陷入“循环错误”。但是在归纳法中,因为不存在严格的逻辑限制,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“事在人为”,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变量。

保时捷在718降价22%(因为排量降至2.0L)之前,并不能从Excel表格中推测出有多少人会成为新的潜在买家,但它确实凭着一己之力,显著地扩大了整个中国跑车的市场规模。

苹果在发布iPhone X之前,并不需要验证用户是否可以接受刘海屏,因为刘海屏就是会由于苹果的采用而变为行业趋势。

特斯拉在发布Model 3之前,也不需要询问用户是否喜爱没有前格栅造型的设计,因为光秃秃的前脸就是会由于特斯拉的采用而被用户广泛接受。

大浪将至,希望,不是被寻找的,而是被塑造的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,这正如地上的路;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。